为帮助不同年级学生破解学业迷茫、明晰竞赛与考证路径,9月29日,我院团委学生会于道德讲堂举办“筑梦青春,赋能未来”专题讲座。本次讲座由匡颖靓主持,22级金融科技班魏欣、23级金融科技班施辉杰及23级经济学班李毅三位同学担任主讲人,商学院70名学生及团委学生会综合事务部全体成员参与其中,共探成长之道。
讲座伊始,施辉杰以自身竞赛经历为蓝本,系统梳理了竞赛参与的全流程。针对新生“不知如何入手”的痛点,她详细介绍了竞赛信息获取渠道、组队策略及时间管理技巧。“竞赛不仅是能力的较量,更是资源整合与团队协作的考验。”施辉杰以曾参与的“互联网+”大赛为例,强调“选题要贴近社会需求,团队需明确核心优势”,并鼓励新生“从校级竞赛起步,逐步积累经验”。
魏欣同学聚焦“考证规划”主题,结合金融、经济等专业的就业市场需求,为同学们梳理出“高含金量证书清单”。她指出,英语四六级是求职“敲门砖”,计算机二级证书可提升办公效率,而教师资格证、初级会计职称等则需根据职业方向选择性考取。“考证不是盲目跟风,而是要为未来赋能。”魏欣分享了自身备考策略:利用碎片时间背单词、通过真题模拟掌握题型规律、加入学习小组互相督促。针对“考证与学业时间冲突”问题,她建议“大一大二优先考取英语四六级、计算机二级等基础证书,大三聚焦初级会计职称、证券从业资格等专业证书,避免因集中备考产生过大压力”。
李毅同学以“竞赛与考证的底层逻辑”为切入点,总结出两大核心要点:一是“以终为始”,明确目标后反向规划路径;二是“资源整合”,善用学校讲座、企业实习、校友网络等资源提升效率。他特别提到“备赛备考不仅是知识积累,更是思维方式的训练——从被动接受到主动探索,从单打独斗到团队协作。”现场互动环节中,针对“如何平衡学业与考证”“零基础备考入门方向”等问题,三位主讲人结合案例逐一解答,并推荐了B站学习资源、中国大学MOOC等免费平台,现场学生纷纷记录“备考锦囊”。
最后,本次讲座的成功举办,既是对我院“以生为本、服务学生成长”理念的生动践行,也为学生搭建了备赛备考经验传递与互动交流的平台。未来,我院将继续聚焦学生成长需求,策划更多兼具实用性与针对性的活动讲座,助力我院学生夯实专业基础、提升综合素养,为同学们的职业发展筑牢根基。
文/姜文慧 图/张思雨 一审/寇燕 二审/张静 三审/黄丹
讲座现场
施辉杰发言
魏欣发言
李毅发言